跳到主要内容

51 神足相应1

第七 神足相应

第一 遮婆罗品

第一 此岸

‘诸比丘!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者,则资于由此岸至彼岸。以何为四神是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

诸比丘!修习四神足、多修者,则资于由此岸至彼岸。’

第二 失

‘诸比丘!若有失四神足者,正失顺苦尽之圣道。

诸比丘!若有得四神足者,正得顺苦尽之圣道。

何为四神是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

诸比丘!若有失此四神足者,正失顺苦尽之圣道。诸比丘!若有得此四神足者,正得顺苦尽之圣道。’

第三 圣

‘诸比丘!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者,则圣、出离;修此者,正至苦灭尽。何为四神足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

诸比丘!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者,则圣、出离;修此者,正至苦灭尽。’

第四 厌患

‘诸比丘!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者,则资于一向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盘。以何为四神是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

诸比丘!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者,则资于一向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盘。’

第五 一分

‘诸比丘!过去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一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未来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一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现在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一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以何为四神足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

诸比丘!过去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一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未来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一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现在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一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’

第六 全分

‘诸比丘!过去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全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未来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全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现在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全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

以何为四神是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’

诸比丘!过去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全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未来世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全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现在之沙门、婆罗门,成就神足之全分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’

第七 比丘

‘诸比丘!过去世之比丘,依诸漏尽,对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未来世之比丘,由诸漏尽,对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诸比丘!现在之比丘,由诸漏尽,对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何为四神是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

诸比丘!过去世之比丘,由诸漏尽,对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……住者……住者,皆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。’

第八 佛

‘诸比丘!有四神足。何为四神足耶?

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,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。诸比丘!此为四神足也。

诸比丘!对此四神足修习、多修者,故名之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。’

第九 智

‘诸比丘!‘此为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‘对此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宜修习……修习已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
诸比丘!‘此为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‘此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宜修习……修习已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
诸比丘!‘此为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‘此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宜修习……修习已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

诸比丘!‘此为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‘对此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宜修习……修习已’,于未曾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’

第十 塔

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毗舍离城,大林重阁讲堂。

时,世尊于晨朝时分着下衣、持衣钵,入毗舍离城乞食。至毗舍离城乞食。食后、由乞食归,对具寿阿难告曰.

‘阿难!取坐具,往至遮婆罗塔,行昼日坐。’

‘唯唯!大德!’

具寿阿难应答世尊,即取坐具,随从世尊之后。

时,世尊行至遮婆罗塔。至已,就所设座。具寿阿难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。

世尊告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曰:

‘阿难!毗舍离为乐、瞿昙塔为乐、优陀延塔为乐、七聚塔为乐、多子塔为乐、婆罗塔为乐、遮婆罗塔为乐。阿难!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,作乘、作地,随成、积习、善造作,阿难!若欲则一劫或一劫有余而住。阿难!如来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,作乘、作地,随成、积习、善造作。阿难!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一劫有余而住。’

世尊如是示广大之相、广大之示现,阿难不能通达,请世尊:‘大德世尊住一劫、善逝住一劫有余,为众生之利益,众生之安乐,世间之哀愍,人天之义利、利益、安乐。’为魔覆其心故。

二度世尊……

三度世尊告具寿阿难曰.

‘阿难!毗舍离为乐、优陀延塔为乐、瞿昙塔为乐、七聚塔为乐、多子塔为乐、婆罗塔为乐、遮婆罗塔为乐。阿难!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,作乘、作地,随成、积习、善造作,阿难!若欲则一劫或一劫有余而住。阿难!如来对四神足修习、多修,作乘、作地,随成、积习、善造作。阿难!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一劫有余而住。’

世尊如是示广大之相、广大之示现,阿难不能通达,请世尊:‘大德世尊住一劫、善逝住一劫有余,为众生之利益,众生之安乐,世间之哀愍,人天之义利、利益、安乐。’为魔覆其心故。

时,世尊告具寿阿难曰:

‘阿难!今知时矣。’

‘唯唯!大德!’

具寿阿难应诺世尊,由座而起,敬礼世尊,作右绕离世尊而去,于不远处一树下静坐。

时,具寿阿难离去未久,魔波旬来至世尊处,至已,白世尊曰.

‘大德!世尊请般涅盘,善逝请般涅盘,大德世尊般涅盘时至矣。大德!世尊有云此言:‘波旬!若我诸比丘尚未达于明白、调顺、无畏、得安稳为多闻、持法、法随法行、行和敬、随法行之弟子,末善自受师教、宣说、教示、开示、显示、开显、分别、明白,如法降服他之诽谤,说法导引解脱时,我则不般涅盘。’

大德!今世尊之诸比丘,已达至明白、调顺、无畏、得安稳为多闻、持法、法随法行、行和敬、随法行之弟子,已善自受师教、宣说、教示、开示、显示、开显、分别、明白,如法降服他之诽谤,说法导引解脱。

大德世尊!请般涅盘,善逝请般涅盘,大德世尊般涅盘之时至矣。大德世尊曾说此言云:‘波旬!若我诸比丘尼……

若我诸优婆塞………优婆夷,尚未达于明白、调顺、无畏、得安稳为多闻、持法、法随法行、行和敬、随法行之弟子,未善自受师教、宣说、教示、开示、显示、开显、分别、明白,如法降服他之诽谤,说法导引解脱者,我则不般涅盘。’

大德!今世尊之诸优婆夷,已达明白、调顺、无畏、得安稳为多闻、持法、法随法行、行和敬、随法行之弟子,已善自受师教、宣说、教示、开示、显示、开显、分别、明白如法降服他之诽谤,说法导引解脱。

大德世尊!请般涅盘,善逝请般涅盘,大德世尊般涅盘之时至矣。大德世尊曾说此言云:‘波旬!我梵行未达富荣、增广、人多广知、人天善说示时,我则不般涅盘。’

大德!今世尊之梵行已富荣增广,人多广知、人天善说示。

大德世尊!请般涅盘,善逝请般涅盘,大德世尊之般涅盘时至矣。’

‘波旬!且默!不久如来将般涅盘。今起三月过后如来将般涅桨。’

时,世尊于遮婆罗塔正念正知而舍寿行。世尊舍寿行时,有大地震动、令人惊怖身毛竖立、天鼓作响。

时,世尊知此义,于此时自说偈曰:

    限无限有生    牟尼舍有行

    于内喜入定    破如铠我有

第一 遮罗婆品(终)

此品之摄颂曰

    此岸与失圣    厌患与一分

    悉皆与比丘    佛智与此塔